央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(记者丁飞)据中国之声《央广新闻》报道,近年来,通过跨境电子商务,中国的电子产品、工艺品热销全球,世界各地的商品走进了中国的百姓家中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了贸易新模式,也引领了消费新趋势。可以说,“买全球,卖全球”正在成为现实。
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将于明天(9日)在北京召开。我国的跨境电商规模究竟有多大?今天(8日)上午,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何晓睿做客中国之声直播间,聊聊和跨境电商有关的事。

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何晓睿做客直播间
何晓睿介绍,这次跨境电商大会由世界海关组织和中国海关共同主办,明天将会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关参会,同时还会有一些境外国际组织和我国境内外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,一共有近2000人。
何晓睿表示,近年来,中国海关对跨境电子商务在监管方面有一些创新举措,所以希望能够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与他国海关分享中国的做法和经验、贡献中国智慧,并且借此机会了解其他国家海关的做法和经验;同时,进一步加强与商界的交流,与其他国家相关的政府组织开展交流合作,共同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。
针对我国海关对跨境电商建立的“超能力”监管系统,何晓睿介绍,该系统是中国海关专门为跨境电商设计研发的,采用了互联网的架构设计思路,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移动应用等新技术,实现了弹性扩展和资源动态调配,以此满足跨境电商批次多、价值低、品种多的特色;它具备一个交易、支付和物流三单信息的数据传输标准,实现了各个环节包括从企业备案到最终商品放行的无纸化通关;同时该架构还是一个开放的服务体系,全面对接各类企业,实现数据间的实时自动导入,非常方便。
何晓睿补充道,此平台系统设计的日最高处理量是2000万份清单。去年“双十一”当天系统审核的清单是1619.57万份,平均每分钟处理1.1万份,最高处理峰值达到每分钟4.9万份。
关于国际邮件邮包在海关滞留时间特别长的问题,何晓睿解释,消费者通过与海关联网的电商平台通关购买的商品,绝大多数不需要查验的商品可以实现“秒放”;但如果消费者通过海淘、海外代购等方式,利用邮件或者快件而没有利用该平台,如果监管中没有异常情况放行也比较快,然而可能更多时间花费在跨境运输以及投递派送方面。
何晓睿建议,如果消费者想更快拿到包裹,最好能够由跨境电商的企业接入到统一平台,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自己。